大量征集瓷器

发布:2019-01-27  
  • 类 别:
  • 供 求:
    转让
  • 价 格:
    面议
  • 成 色:
    8成新
  • 区 域:
  • 联 系:
    19946822290 戚  QQ:1691007927
  • 详细信息
柴窑瓷器,中国古代瓷窑“柴窑”所烧制的瓷器。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
柴窑
显德初年(954年)河南郑州(一说 开封),为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柴窑至今未发现实物及窑址。周世宗曾御定御窑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据此推断,柴窑瓷应为天青釉瓷。
当代柴窑,是指以松木柴为原料烧制瓷器的窑。当代柴窑瓷器,是指当代柴窑烧制的瓷器。
柴窑瓷器今日绝不易得,此器四大优点:
1.青如天:釉质翠青如天空之色,但亦有他色,如虾青,豆青,豆绿等色。
2.薄如纸:指的是瓷釉,釉质甚薄,而非胎底
3.声如磬:指轻敲,其声浑厚,如击磬石
4.明如镜:胎质细腻如镜面一般
古人不仅尚青,还尚重,《肆考》云:“故有古取沉重之说”。所以,柴窑不可能是薄瓷。
文献记载编辑
1、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吕震编写的《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其柴、汝、官、哥、钧、定中并选二十九种。”
  2、据传,明朝权相严嵩父子,借皇帝之名,举全国之力,穷其一生搜罗到十数件柴窑瓷器。
  3、《清稗类钞》记载,周竹卿藏柴窑小水盂;又记,清人徐应香收藏一柴窑小盂,色鲜碧,质莹薄,人间罕有。
  4、清汪启淑《水曹清暇录》记载,有柴窑茶盏。
  5、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清人何梦华为阮元购得柴窑一片,镶作墨床,色亦葱倩可爱。而光彩殊晦,疑为均窑混真。
  6、清代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中,记其亲眼所见:“柴窑无完器,近复稍稍出焉,布庵见示一洗,圆而椭,面径七寸,黝然深沉,光色不定,‘雨过天青’未足形容,布庵曰:‘予目之为绛青’。”
  7、清宫内府曾有收藏记载,《清高宗御制咏瓷诗》中,有四首咏柴窑器的诗:《咏柴窑碗》两首,《咏柴窑枕》、《咏柴窑如意枕》各一首。
  8、邵蛰民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刊印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载:“琉璃厂某古玩肆有残瓷一片,就琢为园形,周径约三寸余,厚分许,釉淡青色,光足可鉴人,四周露紫砂胚。柴瓷青如天,明如镜,虽色光俱佳,而薄如纸一节已属不符。”
  9、民国赵汝珍《古玩指南》书中记载:“柴窑传世极少,故宫中尚可见之。”
  10、据传,民国时期,袁世凯的管家、大收藏家郭葆昌以一处宅子、二十亩良田与人交换了一件柴窑器。[1]
工艺特色编辑
量少
柴窑瓷烧制成本高、成品率低、现代所存在的柴窑数量少,因而具有稀缺性。一是政府明令禁烧柴窑,没有松柴供应,如果没有专门的资金保证和目的,谁也不敢轻易动火柴窑烧制风险大成本高;二是一窑下来,烧掉近2000斤松柴,成本相当高;三是烧一次窑要有一整套经验丰富班子集体协作,柴窑的火候与温度完全依赖人工来控制,特别是把桩师傅,没几十年成功经验是不行的,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塌窑”意外,经济损失动辄以数10万元计算;四是窑炉内前端的温度偏高,后端偏低中间温度最为适中,因此同一炉烧出来的瓷器质量有很大差异,成品率低。
油润
.柴窑烧窑使用松木燃料对陶瓷有滋润作用 ,窑体烧炉过程中形成的窑内气体氛围非常适合瓷胎原料,能烧制出白里微泛青的瓷胎效果,使陶瓷具有白如玉的独特风格。柴窑烧瓷传统上一直采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有滋润作用,其烧制原理是通过不断添加柴火让温度慢慢上升,使窑中的器皿慢慢受热,加上炉内的水汽与瓷器釉料的有机结合,使烧出来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润。
宋代仿制编辑
柴窑瓷器在宋时仿品甚多,如汝窑之虾青,豆青,淡青等色,江西永和市之吉州窑,东京之东窑。皆为仿柴瓷著名之所,时至今日,汝窑之真伪以无从鉴别
汝窑有薄厚两种,土细润如酮体,汁水莹泽,厚若堆脂。其釉色近于柴窑之雨过晴天,以淡青为主,另有豆青,虾青,茶末等色,釉质中有如棕眼及蟹爪纹,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者为真,其未上釉者色如羊肝因其釉厚,多凝于器之上部,若膏脂之融而不留凝于中途,显示蜡滴痕之堆积状釉汁不满,露骨之处甚多,宋时仿汝窑者有龙泉窑,其豆绿者与汝窑甚同,真伪不易辨也。汝窑胎粗而略糠,龙泉者细而坚,汝釉薄而清,龙泉釉厚而混,汝无釉处呈羊肝色,龙泉则如瓦屑,汝釉上有光,透脱如料,龙泉无光,滋润如玉,汝窑鱼子纹蟹爪纹都有,而龙泉则绝无鱼子纹,佳者均可乱真。
柴窑基地编辑
镇窑
“镇窑”全称为景德镇窑,位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清代镇窑,是瓷都景德镇,也是全世界遗存的一座传统的大型蛋形柴窑,这种景德镇特有的制瓷窑炉代表了世界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的科技水平。[1]
玉窑
“玉窑”,国粹宝瓷林千年官窑基地,是专业从事古瓷研究、古瓷与当代先进技术融合与创新、仿古瓷制作的基地,官窑基地内有一座现代新建的柴窑,这也是当前景德镇“活”的柴窑,因为它是被政府批准以生产为目的(当前景德镇内还有柴窑若干,但都是表演性质),每个月会开窑1~2次。它传承着古老柴窑的命脉。[2] 这座柴窑,是深圳市宝瓷林投资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景德镇市创建的产业基地,专门从事中国传统官窑陶瓷的研究和生产。在“瓷都”景德镇,用来烧制陶瓷的窑口多达几千家,而只用松柴做燃料的柴窑,却只剩八到十家。而在这仅剩的几家柴窑中,常年烧制瓷器,保证一月一开窑的柴窑,就只有宝瓷林公司的生产基地这一家了。2008年5月,这里被政府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传承基地”。[3]
国粹宝瓷林千年官窑基地,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镇良溪村,是前往景德镇两处著名景区的必经之地,集合了古瓷研究、名人作坊、陶瓷生产、特色旅游四大功能。
作品赏析编辑
当代柴窑精品手感温润,釉面含蓄,层次丰富,烧制的青花犹如生长在瓷器里,质地粗犷而富有生命力;每一件作品均由一批祖辈传承、身怀绝技的手工制瓷艺人制作,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标准执行;仿古类精品瓷的制作从陶瓷造型、瓷胎、釉料成分、画工到风格,也完全按古陶瓷原型1:1进行还原;烧窑全程的“一满二烧三熄火”,全凭拥有几十年丰富经验、景德镇最有技术的把桩师傅用眼力掌握;烧一窑瓷器的成本巨大、难度极高,需要用10立方松木,耗时20~24小时,烧至1330-1360度高温时,窑口周边必须保持安静,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塌窑”,经济损失动辄以数十万元计算;众多不可控因素使当代柴窑精品百件才成一件,件件稀世难得,让其独特魅力更添神秘色彩。
“中华龙"柴窑瓷笔筒,以五龙、海水和祥云为主题元素,乳白素瓷为胎,其胎质质地精良,几乎接近玉石的质地,光的通透度达到两公分以上,胎体薄而致密,洁白无瑕,白里透青,采用濒临失传的神秘二元泥料配方,纯手工精心雕刻,工艺繁复精细,耗时长,经过国粹宝瓷林(景德镇)千年官窑柴窑高温烧结后,瓷胎体珠华圆润,晶莹剔透,层次丰富。五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飞腾而出的震撼动感。五游龙惟妙惟肖,似互相盘绕嬉戏。[4]
“中华龙”柴窑瓷笔筒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唐自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国军大师联合创作,是第八届文博会指定收藏纪念瓷,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老客网上看到的,谢谢!
发布者信息
联  系  人:(商家)
注册日期:2019年01月26日
用户认证: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也包括在内)为平台注册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权利(如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的主张者,可提供权属证明后,经本平台审核后做出处理。
关于老客 | 服务条款 | 常见问题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2005-2025 laoke.com 京ICP备06019010号 京ICP证05048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214号  营业执照